时间:2019-04-30 来源: 作者:
欧洲时报网4月24日报道,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召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组长肖渭明透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70多份合作文件。在设施联通方面,除各铁路、港口等项目扎实推进外,截至3月底,中欧班列已经累计开行超过1.4万列。
累计开行超过1.4万列 越来越具有可持续性
北京《光明日报》报道,八年前,第一列集装箱货运班列驶离中国重庆,前往德国杜伊斯堡,标志着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铁路货运新模式——“中欧班列”正式开通。此后,这一“钢铁驼队”开行量一路增长,成为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大动脉。2011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量仅17列,到了2019年则实现开行量过万。
不仅如此,今年一季度,中国最大陆路口岸站满洲里站进出境中欧班列达520列,同比去年189列,涨幅达175%,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境273列,入境247列,出入境比例均衡。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进出口货物基本实现平衡,意味着尽管中欧班列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可持续性。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斌表示,中国与沿线国家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在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等领域的进展,为中欧班列提供了支持。反过来,中欧班列的发展本身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
班列如何“飞起来”?快速换轨技术
中国铁路官方曾给出一组数据:2018年,中欧班列开行达到1000列仅用时88天,比2016年的256天缩短了168天,比2017年的133天缩短了45天,创下新的历史纪录。
而推动这一记录产生的动力之一就是快速换轨技术。
新华社此前报道,如果把中欧班列看做是接力跑,那么换轨和货物通关就像交接棒一样关键。近年来,参与中欧班列的各国政府和企业,正是从“交接棒”环节下工夫,实现运输效率不断提升。
中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铁路的钢轨内距是1435毫米,而原苏联国家的轨距是1520毫米,因此中欧班列在首次驶出中国国门和进入欧盟时都需要“换轨”(编者注:相对于客运列车换轨需要在指定口岸站更换列车的转向架、轮对不同,货运列车在面对不同轨距的时候,联运方式也不同,铁路货运列车所谓换轨的意思,其实就是换车)。令人惊讶的是,一趟班列41个集装箱总重约600吨,全部吊装换轨仅需短短40分钟。
在位于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陆港,高大的行车将集装箱从中方列车上卸下,正面吊起再将箱子换上哈萨克斯坦的列车,整个过程高效流畅。
“这套设备是我们从中国引进的,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执行董事长阿纳什金•谢尔盖耶维奇说,目前在中哈边境班列换轨加清关耗时通常约3小时,而过去大约要三四天。
在货物通关方面,多数地区已经实现了电子报关。在列车抵达口岸前,报关资料就已提前送达海关,从而减少列车停靠等待的时间。
引进来,走出去
火车拉动的不仅仅是商品,拉开的是生存空间,贸易大通道让中外企业焕发生机,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催生出商业合作机会,而不仅仅是基础设施方面的。
趟趟班列联通亚欧大陆,让中国内陆腹地成为开放的前沿。中国60个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有西、中、东三条通道和五个口岸,中欧班列不再只是点对点的连接,而是成为辐射区域经济的贸易纽带,为成都、重庆、武汉、西安等非沿海沿边的内陆腹地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以成都为例,经过五年多的运营,中欧班列(成都)连接海外25座城市、中国境内14座城市,2018年中欧班列开行1591列,国际铁路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72.7万标箱,成为国内开行数量最多、运行频次最高、辐射区域最广、运输时效最优的中欧班列。
目前,中欧班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的50个城市,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从中国各个城市源源不断向欧洲输送的货品不仅有服饰、小商品、食品,也有汽车配件、电子机械设备、高科技产品等。
“走出去”的同时,中欧班列也在“引进来”。
4月15日,跨国医药企业艾尔建首批医疗产品在成都通关。这批价值超过1亿元的医疗产品,从爱尔兰出发,通过蓉欧快铁,渡过英吉利海峡来到荷兰,随后一路横穿整个欧洲、中亚,进入中国阿拉山口,最终到达成都。路程共计21天,运输成本不到空运的一半,时效上远高于海运。这是跨国企业首次选择在成都通过空铁两条路径实施通关,也是中国西部首个空铁两线两运医疗产品通关案例,标志着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立足于全球产业而打造的医药供应链枢纽——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并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杨杰表示,“中欧班列是中国各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城市招商引资的重要举措之一”。
上一篇:汽油价格达到历史新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电话:010 - 52666705
传真:010 - 8532633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
邮编:100600
chnafrica@chnafrica.com